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并领导的、具有中国最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主要特征
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熔铸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牢牢把握文化建设“三个坚持”指导方针,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发展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实践路径
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完善文化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通过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