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设置规范要求

时间:2025-02-15 19:08:17 单机游戏

后浇带设计相关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JGJ3-2023《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

12.1.10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留一道贯穿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3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2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6.6.2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穿。

6.6.3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措施应与施工缝相似。

GB50010-2023《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

9.1.3条规定,如有充足根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合适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GB50007-20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8.4.15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2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规定后方可进行浇注。

GB50108-202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5.2.1条规定,后浇带宜用于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工程部位。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施工应按有关规定时间进行。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这些规范为后浇带的设计提供了详细的要求和指导,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防水性。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遵循这些规范进行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