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主要分为两大类: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定义: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特点:断电后数据会丢失,读写速度很快,通常用于操作系统和正在运行的程序的临时数据存储。
分类:
SRAM(Static 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依靠晶体管锁存数据,速度较快,但集成度低,功耗较大。
DRAM(Dynamic 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依靠电容充电来维持数据,需要定期刷新以防止数据丢失,是常见的系统内存。
只读存储器(ROM)
定义:ROM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的内容在断电后不会丢失。
特点:只能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通常用于存储系统启动所需的基本指令或数据。
分类:
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以通过电信号擦除并重新编程。
Flash Memory:闪存,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通过电荷陷入和隧道实现数据的擦除和写入,常用于固态硬盘、U盘等。
此外,存储器还可以根据其他标准进行分类:
按存储介质:
半导体存储器:如DRAM、NAND Flash和NOR Flash。
磁表面存储器:如磁带、磁盘等。
按存储方式:
随机存储器:任何存储单元的内容都能被随机存取。
顺序存储器:只能按某种顺序来存取内容。
按读写功能:
只读存储器(ROM):只能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既能读出又能写入数据。
按信息保存性:
永久性记忆存储器:断电后仍能保存信息。
非永久性记忆存储器:断电后信息立即消失。
按用途:
内存储器:也称为主存储器,存取速度快,但容量小。
外存储器:也称为主存储器,存取速度慢,但容量大。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用于加速CPU与主存之间的数据交换。
这些分类方法帮助更好地理解存储器的不同特性和应用场景,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做出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