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
标题应简明扼要,准确反映公文的主要内容。
标题通常由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和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称为公文标题“三要素”。
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是公文的主要接收者,应写在正文之前、标题之下、顶行写。
主送机关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回行时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之后用全角冒号。
正文
正文是公文的主体,用于叙述公文的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要求准确地传达发文机关的有关方针、政策精神,写法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实事求是,合乎文法,切忌冗长杂乱。
正文中的结构层次序数应准确掌握和使用,一般用“一、(一)、1、(1)”标注。
落款
落款包括发文机关和发文日期。
发文机关一般写在正文的下面偏右处,又称落款。发文机关一般要写全称,也可盖印,不写发文机关。
机关印章盖在公文末尾年月日的中间,作为发文机关对公文生效的凭证。
日期
公文必须注明发文日期,以表明公文从何时开始生效。
发文日期位于公文的末尾、发文机关的下面并稍向右错开。
附件
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之后、落款之前注明附件名称及顺序。
其他格式要求
页边距:通常设置为上下左右分别为3.7厘米、3.5厘米、2.8厘米、2.6厘米。
字体字号:正文一般用仿宋字体,3号字。
段落设置:首行缩进2格,行距为29磅。
页码:页码一般设置在页面底部,字号为4号,宋体。
根据不同的行文目的和用途,公文格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
口头表达类:如发言稿、讲话稿、演讲稿、致辞等,通常包括标题、称谓和正文,无落款和日期。
机关间流转类:如信、通知、倡议书等,通常包括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和日期。
机关内部封存类:如内部报告、记录等,格式较为简单,通常包括标题和正文。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灵活调整公文格式,但应确保格式规范、内容准确、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