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意图
合同纠纷:当事人一般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其签订合同的初衷是为了实现正常的经济交易,获取合法的经济利益。例如,卖方按时交付了货物,但买方认为货物质量与合同约定标准略有差异而拒绝支付全部货款,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合同纠纷。
合同诈骗: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其他欺诈手段,诱使对方签订或履行合同,从而骗取对方财物。例如,骗子谎称拥有大量低价优质原材料并签订合同后消失无踪,这就是合同诈骗。
履约能力与行为
合同纠纷:当事人通常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和行为,只是在具体的细节上产生了矛盾。例如,买卖双方因货物质量、交付时间等问题产生争议,但双方都有履行合同的意愿。
合同诈骗:行为人不具备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或提供相应的担保,签约后没有具体的履约行动。例如,骗子在收取预付款后消失无踪,根本没有所谓的工厂和货物。
欺骗手段
合同纠纷:虽然可能存在一些欺诈行为,但程度较轻,通常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条件。例如,在货物买卖合同中,卖方可能夸大货物质量,但并未完全虚构事实。
合同诈骗:行为人使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例如,骗子伪造票据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诱骗对方签订合同并收取财物后逃匿。
法律后果
合同纠纷: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依据合同的约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解决。例如,买卖双方因货物质量问题产生争议,最终通过协商解决。
合同诈骗:一旦被认定,诈骗者将面临刑事处罚。例如,骗子因合同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
综上所述,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在主观意图、履约能力与行为、欺骗手段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判断是合同纠纷还是合同诈骗,关键在于审查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以及是否实施了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