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是指 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它包含两个主要方面:
相对地质年代:
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地质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不同的单位,如宙、代、纪、世、期、时。例如,地球历史被划分为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显生宙又进一步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绝对地质年代:
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绝对地质年代主要是通过测定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来计算出岩石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数。例如,通过同位素技术测定岩石的年龄,从而确定地层的绝对年龄。
地质年代的划分单位包括:
时间单位:宙、代、纪、世、期、时
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带
具体划分如下:
冥古宙:地球形成初期,环境极端恶劣,没有生命存在,距今约46-38亿年。
太古宙:晚期出现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距今约38-25亿年。
元古宙:多细胞生物和藻类出现,生命逐渐多样化,距今约25-5.41亿年。
显生宙:生物种类繁多,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距今约5.41亿年至今。
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距今约5.41-2.52亿年。
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约2.52-0.66亿年。
新生代: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距今约0.66亿年至今。
地质年代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历史、生物演化和地质事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质年代,科学家可以重建地球的历史,了解不同时期的地质活动和生物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