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原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赵炅的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赵恒在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乾兴元年(1022年)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他葬于永定陵,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后累加谥至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赵恒在位的25年间,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他在位初期,任用李沆、吕端等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战派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御驾亲征,挫败辽军于澶渊,最后达成“澶渊之盟”,实现宋辽百年间和平。
在位后期,赵恒任用王钦若和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赵恒也是诗人,他比较著名的诗有《励学篇》、《劝学诗》等。
赵恒在文学和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所撰的《励学篇》。他著有《御制集》三百卷传世,今仅存《玉京集》六卷,《全宋诗》录有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