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部的课程设置通常旨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注重学术严谨性和学生个性化发展。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国际部课程设置框架:
国际文凭组织小学项目(IBPYP)
六大主题:围绕“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和“共享这个星球”六大主题展开。
基础型课程内容:在IBPYP框架下,基础型课程内容得到拓展和实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国高中必修课程与美国高中选修课程整合
中文组:整合中国语言、文字、古典和近现代文学及中国传统文化,选修开设经典选读、评论与写作等项目。
数学组:整合代数与几何、演绎与逻辑、确定与不确定的思想方法。
人文组:整合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哲学等内容。
科学组: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
英语组:使用英文课本,采用国际部开发的新式课程进行教学,课程模式更接近西方教育模式。
A-Level和AP课程
A-Level课程:包括英语第一语言、英语文学、西班牙语、德语、法语、数学、进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环境管理、经济学、商学、心理学、环球视野、艺术与设计、音乐理论、戏剧表演等。
AP课程:包括语言类、科学类、社科类和艺术类课程,如AP英语语言与写作、AP微积分、AP统计学、AP物理、AP化学、AP生物学、AP经济学、AP心理学等。
中美班课程
AP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涵盖文科、理科、商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由外教授课。
中美高中课程合作项目:包括双语、双学籍、双文凭等模式,结合中国高中课程和美国AP课程。
国际化课程体系
幼儿园阶段:采用中英双语课程体系,包括中文课程、英语阅读课程和兴趣引导课程。
小学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基础课程加上科学技术课程、文化艺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初中阶段:主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语言与文学类课程如中文、英文、学科英语,艺术与体育类课程如书法、美术、音乐、手工、诗歌、武术等。
高中阶段:主推三大课程体系,结合中国高中课程和国际课程元素,注重学术能力提升和职业规划引导。
这些课程设置框架各有特色,但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为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建议在选择国际部课程时,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学术能力和职业规划,选择最适合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