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
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增进民生福祉:将社会保障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大社会保障的调节力度,充分发挥其在再分配过程中的作用。
整合现有制度: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构建底层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国民基本收入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的均衡性,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推动构建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关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保权益。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老年福利制度,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提升社会保障法治化水平
法律体系:及时将社会保障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建立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修订不合实际的相关规定,解决难点、堵点,弥补制度空白。
保护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强社保权益保护,逐步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立法,探索编纂社会保障法典,推进社会保障法治现代化。
推进社会保障数字化发展
利用数字技术: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提升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构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便捷化水平。
加大投入力度
金融支持:把社会保障政策作为政府的重要政策,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充实和有效利用。
重点群体和重大领域:优先安排支出于社会保障领域,特别是在重点群体和重大领域,保障各群体的正常生活需求。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全民覆盖: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困难群体帮扶:完善困难群体参保帮扶政策,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和法定人群全覆盖,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互助共济功能。
推进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统筹:探索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政策,加强城镇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衔接,逐步缩小职工与居民、城市与农村的筹资和保障待遇差距。
加强社会保障基金规范管理
基金监管:加强基金监管能力,提升管理水平,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通过以上措施,国家可以逐步建立健全一个公平、均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