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平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平仄相合:
上联和下联的相应位置,平仄要相对。例如,上联为“平仄平平仄”,下联则应为“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落: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平仄交替:
在上联或下联中,必须平仄相间,不能一路平下去。例如,“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这种联句在对联中是不允许的。
词性相对:
上下联相对应位置的词性要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字数相等: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特殊修辞例外:
虽然平仄相对是主要规则,但特殊修辞需要例外。
调马蹄手法:
如上下联有多个句子,则需要采用“调马蹄”手法,即各句末一字依照“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顺序,再长也是如此。
古今声韵混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总结起来,对联的平仄规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悦耳动听,通过平仄的相对和交替,形成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在创作对联时,遵循这些规则可以使对联更加工整、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