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他到中山国去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这只猫虽然善于捉老鼠,但还会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几乎没有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成了祸患,十分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何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你不会懂的。我们怕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啃)穿我的墙壁,损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要不吃鸡就罢了,这距离我们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你为何要赶走猫呢?”
解释:
赵人患鼠:
赵国有人遭受鼠患。
乞猫于中山:
到中山国去讨要猫。
中山人予之猫:
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
猫善捕鼠及鸡:
这只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一个多月后,老鼠被猫吃光,鸡也几乎被吃光。
其子患之:
他的儿子对此感到忧虑。
告其父曰:
他对父亲说:“为何不把猫赶走呢?”
其父曰:
父亲回答:“这你不会懂的。我们怕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啃)穿我的墙壁,损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要不吃鸡就罢了,这距离我们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你为何要赶走猫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在这个故事中,赵国人更关心的是老鼠带来的危害,而不是鸡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