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失街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违背诸葛亮部署:
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了街亭的水路要道,而将大军驻扎在远离水源的南山之上。他认为南山地势较高,可以居高临下,一举击败敌军,但他没有考虑到南山虽然地势高,但却无水源,一旦敌军切断水源,蜀军将不战自乱。
刚愎自用和自大:
马谡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和能力,忽视了诸葛亮的部署和敌军的实力。他刚愎自用,不听从副将王平等的劝告,执意选择上山伏击,而不是稳守街亭。
兵力悬殊:
蜀汉的兵力远远不如曹魏,街亭的防守任务又极其艰巨。马谡虽然知道南山无水,但他也深知,如果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在水路要道设防,蜀军将很难抵挡住曹魏大军的进攻。因此,他选择了在南山设防,希望利用地势之利来弥补兵力的不足,但未能预料到张合会采取切断水源的战术。
临阵脱逃:
马谡在魏军来临时,选择不战而逃,未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街亭失守。
缺乏实战经验:
马谡此前从未单独带兵,都是跟着诸葛亮出谋划策。他急于证明自己,建功立业,心思不在战略上,导致在战场上作出错误的判断和部署。
综上所述,马谡失街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他个人的刚愎自用和自大,也有对敌我实力的误判,以及兵力悬殊等客观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他在街亭之战中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