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祭拜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烧倒头纸
逝者去世后,家人要将逝者双脚朝里头朝外放入堂屋内,并在床前放一个“老盆”,孝子和娘家人前来烧纸,必须在“老盆”里烧,称为“烧倒头纸”。
报庙号
孝子要在逝者去世的当晚,去自家的祖坟那里报信,称为“报庙号”。
报丧
报完庙号后,孝子要尽快通知亲友,报丧时要穿孝服,到别人家时不能进门,有人出来迎接时必须磕头。
搭灵棚
孝子们需要在家门口搭建灵棚或在厅堂内设灵堂,便于亲友吊唁追忆逝者,称为“搭灵棚”。
二十四拜礼
灵棚搭好后,在堂前置一张桌子,摆上祭祀用的供品,如猪头、公鸡、大鲤鱼等。祭拜时,孝子们要进行二十四拜礼,分为“走8字”和“绕席边”两种形式。
祭拜供品
祭拜过程中,供桌前要铺一张席子或地毯,席(毯)靠供桌处为上,相对为下。祭拜人要先作揖跪下叩首,起再作揖,进行二十四次,称为“二十四拜”。
守灵
守灵期间,家人要轮流守在灵前,以示对死者的怀念和尊敬,还要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引导他们进行祭拜。
出殡和送行
出殡是农村丧事中最后一个环节,所有在场的人都要低头默哀,以示敬意。送行的队伍通常由亲友和村民组成,手持白花、黑纱等物品,为死者送行。
烧纸钱和献花圈
在出殡前,家人要为死者举行祭拜仪式,如烧纸钱、献花圈等。
圆坟和过周年
死者亡故三天后,子女要给死者扎纸轿、扎替身,穿上死者衣服,戴上死者帽,抬到大路口一起烧掉。村里人殡葬三天后,子女要到坟上祭奠,添土谓之“圆坟”。从去世之日起,每七天为一祭,“五七”“十七”“百天”子女及亲属都要去死者坟前烧纸祭拜。死者去世后,子女还要给死者过周年,一二周年较为简单,三周年最为隆重。
这些礼仪环节体现了农村丧事的庄重和肃穆,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其一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