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概览
商业秘密的保护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和公平竞争至关重要。为此,中国制定了《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该规定旨在明确禁止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法律依据和处理程序。
定义与范围
商业秘密定义: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秘密是指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这些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且权利人已采取保密措施。
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其他合理的保密手段。
禁止行为
不正当获取:禁止通过盗窃、利诱、胁迫等手段获取商业秘密。
披露与使用:禁止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
违反约定披露:禁止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合同约定或权利人要求披露商业秘密。
职工违反规定:禁止权利人的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权利人要求披露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应知:第三人明知或应知上述违法行为而获取、使用或披露商业秘密,亦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法律依据与处理
法律依据:规定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并参考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
处理机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认定和处理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
证据提供:权利人申请查处侵权行为时,应提供商业秘密及侵权行为存在的证据。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如实提供相关证据。
建议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商业秘密,建议企业:
建立健全的保密制度,确保所有员工都了解并遵守保密规定。
对员工进行商业秘密保护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在与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签订合同时,明确保密条款,以防止商业秘密泄露。
及时发现并处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商业秘密,同时也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