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2017版新课标和新高考的要求,课堂教学需要做出以下几方面的改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做好角色的转换,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理解并适应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教学内容的转变
教学内容不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强调教材的整合性和过程性,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删除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补充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目的的转变
教学目的从以“学习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方法的转变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PBL教学、探究性学习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通过设计问题和任务,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评价方式的转变
评价方式应更加多元化和过程性,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的评价,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通过及时总结和反思,提高学习效果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技术的应用
积极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素质教育的加强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强调批判性思维、合作学习、跨学科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改变,可以更好地适应2017版新课标和新高考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