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火灾探测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或感光探测器检测到火灾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气体灭火控制器。
控制器启动
控制器接收到火灾信号后,发出启动指令,启动气瓶电磁阀,打开气瓶瓶头阀,释放灭火介质。
延时和喷洒
系统通常会有30秒的延时(可设置),以确保人员疏散。
延时结束后,灭火介质通过管道喷洒到防护区进行灭火。
灭火剂的释放
灭火剂通过驱动气体(如氮气)沿驱动气体管路打开灭火剂瓶组的容器阀,各瓶组的灭火剂经连接管汇集到集流管,通过灭火剂输送管道到达安装在防护区内的喷头进行喷放灭火。
信号反馈和监控
安装在管道上的信号反馈装置动作,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器,由控制器启动防护区外的释放警示灯和警铃。
通过压力开关监测系统是否正常工作,若启动指令发出,而压力开关的信号未反馈,则说明系统存在故障,值班人员应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尽快到储瓶间,手动开启储存容器上的容器阀,实施人工启动灭火。
建议
定期检查和维护:为确保气体灭火系统的有效性,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探测器、控制器、气瓶和管道等组件。
人员培训:确保相关人员进行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培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正确地响应。
系统测试:定期进行系统测试,以验证其在实际火灾情况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