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绍仪(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又名绍怡,字少川,是清末民初时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外交家。他出生于广东珠海唐家镇唐家村,12岁时被清朝公费派往美国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881年归国。
教育背景
留学经历:1874年,唐绍仪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归国:1881年,唐绍仪学成归国,被派往天津水师附设的洋务学堂读书。
政治生涯
早期职务:唐绍仪历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鲜总领事、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税务处会办大臣、邮传部左侍郎等职。
清末南北议和:1905年,唐绍仪受命前往印度,主持与英殖民者谈判,最终迫使英方主动到访北京签署条约《拉萨条约》,中国从此彻底收回西藏领土。
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1912年,唐绍仪由黄兴、蔡元培介绍,并由孙中山监誓,加入同盟会,后被任命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政治立场与活动:唐绍仪在民国初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曾任广东省长等职,支持孙中山,后因政见分歧退出政治舞台。
其他职务
山东大学首任校长:1901年,唐绍仪被任命为山东大学堂(后称山东大学)的首任校长。
北洋大学校长:唐绍仪还曾担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
晚年
暗杀:1938年9月30日,唐绍仪被国民政府军统局特务暗杀于上海。
唐绍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在外交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推动中国民主共和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政治生涯和外交智慧,使他成为清末民初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