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诗作。全诗如下:
```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
赏析
首联: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内容:山河自古以来就有分裂的时候,但京城洛阳被外敌侵占、充满腥膻之气的情况实在是前所未闻。
赏析:首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震惊和痛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战祸的深切感受。
颔联: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内容:这里的“剧盗”指金人,他们曾经听从宗泽的号令,如今遗民们还在盼望岳家军的到来。
赏析:诗人通过历史典故,既表达了对过去抗金名将宗泽的敬仰,也反映了当时民众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颈联: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内容:诗人期望上天能悔悟降下灾祸,最终能够平定外敌,但是又感慨如今公道在哪里,谁能让众人团结一心。
赏析:颈联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正义之士的期盼,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
尾联: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内容:诗人已头白年迈,自知对国家贡献有限,但仍凭精意祝告神明保佑国家。
赏析: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祈祷。
总结
《书愤》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抒发了陆游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愤慨,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意象,使诗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紧迫性,充分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