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价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以下是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心得体会:
清晰的目标是前提和灵魂
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
涉及两种理解
针对教师而言,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
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指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实践中的体会
在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时,学习目标是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目标,尽量具体化、可操作化的制定。例如,三下第四单元《有多重》的学习目标包括通过对“前置学习单”中问题的调查,解决天平称重问题过程中质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并能应用其进行千克与克的单位换算。
评价方式
在课堂上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上的语言评价、作业、小组讨论、考试等多种形式,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和公正。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及时反馈与调整
及时反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通过及时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使得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应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评价也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课程标准不仅是教学的指南,也是评价的基准。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才能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通过以上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评一致性”的原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建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制定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氛围,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共同体。同时,教师应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