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全文及解释

时间:2025-02-13 18:43:30 单机游戏

《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内容主要涉及佛教义理、戒律、修道之途等。以下是该经的部分内容及其解释:

第一章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解释

辞亲出家:指离开家庭,出家为僧。

识心达本:认识到自己的本心,了解事物的本质。

解无为法:理解并实践无为的佛法。

沙门:出家人,修行者。

二百五十戒:佛教徒应遵守的戒律。

四真道:指修行的四种境界: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

阿罗汉:解脱者,能够飞行变化,寿命无限。

阿那含:寿终后灵魂上升到十九天,证得阿罗汉果位。

斯陀含:修一次天、一次人便证得阿罗汉果位。

须陀洹:经历七生七死便证得阿罗汉果位。

爱欲断者:彻底断绝欲望,如同四肢被切断,无法再使用。

第二章

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解释

净心守志: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坚定的意志。

磨镜:通过磨去镜子上的污垢,显现出光明。

断欲无求:断绝欲望和追求,才能达到解脱。

宿命:了解前世的生命和佛法的真理。

第三章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解释

沙门:出家人,修行者。

问佛:询问如何得知宿命和达到佛法的真理。

佛言:通过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坚定的意志,断绝欲望和追求,才能达到解脱。

第四章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解释

念无念念:不执着于念头。

行无行行:不执着于行为。

言无言言:不执着于言语。

修无修修:不执着于修行。

会者近尔:理解这些道理的人离佛道很近。

迷者远乎:不理解这些道理的人离佛道很远。

言语道断:言语无法表达佛法的真理。

非物所拘:不受外界物质的束缚。

第五章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解释

饭恶人百:供养一百个恶人,不如供养一个善人。

饭善人千:供养一千个善人,不如供养一个持五戒者。

饭五戒者万:供养一万个持五戒者,不如供养一个须陀洹。

饭百万须陀洹:供养一百万个须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