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时间:2025-02-13 18:41:06 单机游戏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包括:

作业审批:

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受限空间作业执行“三不进入”原则,即无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进入、监护人不在场不进入、风险防控措施不落实不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票有效期不应超过24小时。

安全隔离:

必须进行安全隔离,严禁采用水封或关闭阀门代替加装盲板。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必须进行封堵。

通风与检测:

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气体检测分析不合格进入作业。作业过程中应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不应向受限空间内充入纯氧或富氧空气。作业前30分钟,对受限空间气体进行气体检测,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分钟,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气体检测:

必须配置移动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严禁浓度超标作业。作业时要连续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每2小时记录1次,当气体浓度超标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

个人防护:

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监护人要对进入受限空间的人员及其携带的工器具种类、数量进行登记,作业完毕后再次进行清点。

安全警示:

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人员误入。受限空间作业期间,应在受限空间入口处设置警示标志。

全程监护:

必须全程有人监护,严禁监护人在无防护措施下探入或进入受限空间。

应急措施:

必须制定应急措施,严禁盲目施救。

健康检查与培训:

从事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须经健康检查和安全生产培训,且经考核合格。

现场管理:

应安排专门人员对从事受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应急救援预案:

在每次作业前,必须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出入登记:

每次进、出受限空间的人员都要清点和登记,携带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工具、材料要登记,作业结束后应当清点,以防遗留在受限空间内。

特殊环境防护:

在缺氧、有毒环境中,应佩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电器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应穿戴好防腐蚀护具。

安全电压:

进入金属容器(炉、塔、釜、罐等)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V;当需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

动火作业:

在设备内动火作业,除执行有关动火的规定外,动焊人员离开时,不得将焊(割)炬留在设备内。

多工种交叉作业:

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必要时由监护人用安全绳拴住作业人员进行施工。

作业监护:

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懂急救知识。作业监护人在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负责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确保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