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简称“桂”,古称桂州、静江、始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也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对外开放国际旅游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中国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示范区。它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湘桂走廊南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北部及东北部与湖南省交界,东南部与贺州市接壤,南部与梧州市、来宾市毗邻,西部及西南部与柳州市相接。截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5.63万人,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下辖6个区、10个县(自治县)及荔浦市。
桂林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地形以西部、北部及东南部高,中部较低,市区东西两侧为低山丘陵地形。森林资源丰富,全市建有森林旅游景区50多个,主要分布在龙胜、资源两县和花坪、猫儿山、千家洞、海洋山自然保护区和10多个国有林场中。
桂林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漓江穿城而过,沿岸山峰奇特多姿,清澈的江水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流淌。桂林的山水之美,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秦军在此设立桂林郡,因当地盛产玉桂树而得名,奠定了桂林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基础。从南朝开始,桂林逐渐成为岭南西部的政治中心。公元997年,桂州成为广南西路的省会。桂林在南宋、元时期又称为“静江”。明清时期,桂林的城市建设更加完善,古街巷、古桥、古塔等建筑遗迹众多,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
近代以来,桂林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洗礼,成为了重要的抗日根据地。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县、临桂县分别划归桂林市管辖,199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实施部分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辖6个区,10个县(自治县)及荔浦市。
桂林还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老工业基地,是Ⅱ型大城市、三线城市。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2435.75亿元。桂林市辖6个区,10个县(自治县)及荔浦市,区县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88个镇、46个乡。截至2021年,全市户籍总人口540万人。截至2021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2311.06亿元。桂林有普通高等院校12所(不含军事院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1所,有普通中学228所,有普通小学554所,有幼儿园1162所,有特殊教育学校10所。截至2021年,全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4960所。其中,医院88所,乡镇卫生院14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6所,门诊53个,村卫生室309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2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所,卫生监督所(中心)18所。
桂林还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漓江风光、象鼻山、叠彩山、伏波山、七星公园、芦笛岩、阳朔西街、恭城的三庙一馆、灌阳月岭古民居、平乐榕津古街、兴安秦家大院、灵川大圩古镇等,都洋溢着桂林市明清及民国期间一些遗产类建筑物的独特风采。此外,桂林还有丰富的民俗风情文化,如壮、瑶、苗、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的独特民俗风情,为这片土地更添万千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