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优化新业态、新领域经营主体登记制度,研究完善经营主体登记管理基础法律制度和商事相关法律制度。
授权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从事不含行政区划名称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工作,强化知名企业名称预防性保护机制,研究商号保护法律制度。
完善公平竞争制度
推动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抽查、举报处理等配套制度,制定出台《横向经营者集中审查指引》,研究制定《非横向经营者集中审查指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工作指引》。
完善市场秩序制度
修订《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加快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帮助减轻企业负担,规范平台收费行为。
完善“三品一特”制度
加快制修订《食品委托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
营造便利规范的市场监管领域经营主体准入退出环境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登记注册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完善便利、高效、有序的市场退出制度,防范和打击虚假登记。
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机制,加强反垄断监管执法。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持续规范市场行为,全面深入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促进平台经济有序发展,促进广告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好大型企业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信息公示工作,提高智慧监管能力。
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坚持依法行政,恪守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化民生重点领域严格执法,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强化公正文明执法,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
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
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推进营商环境领域立法
推动市场需求和经营主体期盼及时入法入规,梳理优化涉营商环境制度规定,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优化市场准入、加强监管执法、提升服务质量等多方面手段,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