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是通过事先仔细测定、以每单位产品为基础的应有成本,即预算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预算数,这些预算数也是成本管理的目标值(成本计算角度)。标准成本法是指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成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标准成本的核心是按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标准成本的产生背景是早期管理会计的主要支柱之一。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是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
标准成本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管理会计(教材)的定义:
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
百科的解释:
标准成本是对产品或作业未来成本的理性预期,产生于预算过程,发现并分析实际成本对标准成本的偏离构成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
150问的解释:
标准成本是通过事先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采购节约、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
标准成本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定义: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根据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成本标准。
标准成本总额:
根据实际产量和单位产品标准成本计算出来的总成本。
标准成本按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是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规模和设备能达到的最低成本,而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揭示与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按照例外管理的原则,对不利差异予以纠正,以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善产品成本。此外,标准成本还具有其他功效,包括产品定价、项目投标、业务外包、生产技术的选择等。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成本法让企业能够提前设定成本目标,像出海的船有了指南针,知道往哪儿开,不会迷失方向。通过比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可以像用放大镜看东西,哪儿有问题一目了然。有了标准成本,产品定价就有了依据,让价格公道合理。
综上所述,标准成本是一种重要的成本管理工具,通过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帮助企业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