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凳筋的设置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马凳筋的外径和间隔
厚度在1m左右时,马凳筋的外径应大于18厘米,间隔1.2米交错布置。
厚度在1.2m到1.5m之间时,马凳筋的外径应大于22厘米,间隔1.2米交错布置。
厚度在0.5m之间时,马凳筋的外径应大于14厘米,间隔1米交错布置。
厚度在0.2m之间时,马凳筋的外径应大于12厘米,间隔0.8米布置。
马凳筋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马凳筋的钢筋硬度必须能够承受人体重量的踩踏,太细的钢筋容易变形和塌陷。
马凳筋的布置原则
马凳筋一般结构图纸上不注明,由土建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注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
马凳筋的布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规定又要节省资源。
马凳筋的高度
马凳筋的高度可通过公式计算: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但常见高度多控制在6~10厘米之间。
马凳筋的个数
马凳筋的个数可以通过面积计算: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1。
马凳筋的材质和连接
马凳筋一般用直径8的钢筋做成,具体直径根据板厚和受力筋的规格确定。
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返锈。
特殊情况和补充说明
当基础厚度较大时(不小于800mm),不适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
马凳筋的排列可以按矩形排列或梅花放置,一般采用矩形排列。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马凳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避免因马凳筋设置不当而导致的结构问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仔细计算和布置马凳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