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建设在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系统的改革和创新来解决。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牵头医院等级差异大
医共体牵头医院等级差异较大,导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按病种付费限价不同,造成次均住院费用和补偿比差距大,加大医保基金支出,且无法实现人、财、物、技术之间的统一调配和管理。
基层医院收治病人就近就医不明显
由于农村居民外出就医随意性强,缺乏有效手段约束,转诊机制难以奏效,导致基层医院收治的病人被市级医院收治,县域医共体包干的基金预算多有超支。
运行机制不畅
医共体内各单位编制总数缺口较大,重大资金使用的主体和监管责任不明确,导致“虹吸现象”突出,乡镇卫生院部分业务萎缩。
优质资源下沉不足
医共体牵头单位因受人力、财力、物力制约,向基层下沉优质资源力度不够,传帮带作用不明显,导致乡村基层医疗资源不足,急诊急救能力薄弱,医疗健康人才短缺。
信息化水平低
县域内未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薄弱,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管理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和共享机制,导致过度采购、库存积压等问题。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不足
医共体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信息化建设滞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待深化。
建议
引导群众有序就医
通过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群众有序就医,减少不必要的异地就医,减轻基层医疗压力。
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合理使用,防止超支现象。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完善医共体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技术支持,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加大政府投入
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优化体制机制,补齐医疗服务短板,构建“县级强、乡镇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推进一体化建设
以县医院为龙头,整合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公办村卫生所等组建总医院,实现“八个统一”,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搭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
各成员单位要坚持“一盘棋”协同联动,打包各类资金,支持医共体建设发展,保障医共体健康运行。
提升信息化水平
加强医共体内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包干等有效方式,控制过度医疗和造假骗保行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