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沉降比,也称沉降比或SV30,是评定活性污泥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通过测量曝气池混合液在静置沉降一定时间后,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来获得。以下是污泥沉降比的详细解释和操作步骤:
定义
污泥沉降比(SV)是指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入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以%表示。
操作步骤
取样地点应尽量位于曝气池末端曝气均匀位置,以确保水样的代表性。
用取样器或者水舀等工具取样,迅速倒入量筒,防止污泥沉降。
迅速倒入量筒至1000ml刻度处,静置30分钟。
记录沉淀污泥层与上清液交界处的刻度数值,即为污泥沉降比。
影响因素
有机负荷:进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过高的有机负荷可能导致微生物过度繁殖,使活性污泥絮体结构松散,降低污泥沉降性能。
微生物种群结构:不同的微生物群体对污水中的营养物质有不同的利用能力和沉降特性,优化的微生物种群结构有助于形成密实、重质的絮体,提高SV30值。
污泥龄:长期不排泥或者排泥不足,污泥龄过长,污泥内菌胶团老化,沉降性能会随之减弱。
应用
污泥沉降比是指导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的重要参数,可以帮助运行管理人员判断曝气池工艺运行情况,为工艺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控制废水处理效果。
通过观察沉降比可以发现污泥性状的很多问题,如上清液是否清澈,是否含有难沉悬浮絮体,絮体粒径大小及紧凑程度等。
注意事项
做SV30实验时,应避免日光照射和振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污泥沉降比是一个简单而重要的指标,通过合理的取样和观测,可以有效地评估活性污泥的性能,并为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