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唯物史观:
这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时空观念:
这是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学生应能够通过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历史。
史料实证:
这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学生应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对史料进行辨析和解读,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
历史解释:
这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学生应能够叙述历史、形成历史认识,并通过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
家国情怀:
这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学生应能够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
这些核心素养不仅涵盖了历史知识和能力,还包括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历史,并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