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承重能力计算
需要计算脚手架的承重能力,包括人员、材料和设备的重量,以及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因素。
稳定性计算
计算脚手架的稳定性,包括支撑点的间距、支撑杆的数量和位置等。
高度和跨度计算
考虑脚手架的高度和跨度,以确定横梁和立柱的尺寸和间距。
纵向水平杆计算
对于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荷载由纵向水平杆传至立杆,只对纵向水平杆进行计算,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抗弯强度按下式计算:
$$
\sigma = \frac{M}{W} \leq f
$$
其中,$M$ 是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设计值,$W$ 是截面模量,$f$ 是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
满堂脚手架计算
立杆数 = (横杆长度 ÷ 立杆间距) + 1
横杆数 = (纵距 ÷ 横杆间距) + 1
斜杆数 = 立杆数 × 2
外围安全网面积 = (立杆数 + 1) × 横杆长度 × 安全网高度
脚手板数量 = 立杆数 × 横杆数
脚手板数量 × 每平米承重量 = 所需承重能力。
现浇混凝土脚手架计算
基深 > 1.5M,B条 > 3M,B坑 > 16M,按土方放坡内的底面积计算,套满堂脚手架定额后乘0.3。梁、柱、墙高大于3.6M,计算浇捣脚手架:
$$
S(梁) = 梁净长 \times 高度(地面到顶面)
$$
$$
S(柱) = (周长 + 3.6) \times 柱高
$$
$$
S(墙) = 墙净长 \times 室内地面至板底高度。
抹灰脚手架计算
梁、柱、墙高度大于3.6M,计算抹灰脚手架,公式同上,如有满堂脚手架可利用时,不再计算。
这些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标准规范进行调整和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建议咨询专业工程师或查阅相关规范进行详细计算,以确保脚手架的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