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工工资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
制定和完善针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责任、支付周期、支付方式等。
建立工资保证金制度,要求施工企业在项目开工前按一定比例缴存工资保证金到指定账户,作为应急支付资金。
强化合同管理
在工程项目招标环节,要求发包方将农民工工资支付条款纳入工程承包合同,明确约定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施工企业在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详细注明工资相关条款,确保双方权益明晰,从源头上预防工资纠纷。
规范工资支付流程
施工企业应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专款专用,由发包方或建设单位按照工程进度将工程款中的农民工工资部分直接拨付到该专用账户。
企业根据农民工的考勤记录、工作量等按月编制工资表,通过银行代发工资,直接将工资发放到农民工个人银行账户,避免中间环节克扣或挪用工资现象。
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
劳动监察部门要定期对用人单位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巡查,检查工资支付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等。
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开通专门的投诉热线和网络平台,方便农民工及时反映工资被拖欠问题。一旦接到举报,劳动监察部门应迅速介入调查,责令拖欠方限期支付工资,并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保障农民工工资水平
全面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小时最低工资制度。
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合理确定农民工工资水平和增长幅度。
多维度保障措施
政府加强对用工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无故裁员、欠薪等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行为。
推动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依规为农民工缴纳社保,确保他们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
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
地方具体措施
各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的《进一步强化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十条措施》等。
这些措施从法律法规、合同管理、工资支付流程、劳动监察、工资水平保障以及多维度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保障农民工工资的按时足额支付。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这些措施执行,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