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

时间:2025-02-12 17:10:21 单机游戏

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行为习惯包括:

礼貌待人

见到老师、长辈要热情问候,礼貌称呼。

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当别人帮助了自己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说谢谢。

遵守规矩

遵守交通规则、公共秩序,不急追猛跑,不玩火,不逞能。

离家离校要向家长或老师打招呼,右行礼让,有自我保护意识。

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每晚洗脚洗袜子。

手脏了及时洗,不随意席地而坐,常换衣服常洗澡。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随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

饮食健康

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吃饭时不说话不出声。

爱惜粮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不合格食品。

不边走边吃,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少吃零食。

安全习惯

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不急追猛跑,不玩火,不逞能。

离家离校要向家长或老师打招呼,右行礼让,有自我保护意识。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因,用好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尊重他人

当别人在讨论问题时,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听到别人的批评自己的不对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上课不打扰别人学习,下课不影响在教室自习的同学。

未经别人的允许,别人的东西不能动,不能拿。

时间观念

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逗留玩耍。

回家后,马上放下书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的事当天完成。

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拉。

感恩习惯

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

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倒水、捶背等尊敬老人的行为。

学习习惯

学会倾听,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和老师讲解。

认真书写,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

自主读书,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敢于提问,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与人合作,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搜集资料,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

动手操作,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按时完成作业,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

这些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还能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家长和老师的耐心引导和监督也是关键,通过明确规则和奖励机制,以及家长的榜样作用,可以帮助小学生逐渐养成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