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机床程序编程是一个涉及多个步骤的过程,以下是一个基本的编程流程:
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
理解零件的形状、尺寸、技术要求。
确定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计划。
确认与生产组织有关的问题。
数值计算
根据零件图样的几何尺寸,计算零件轮廓数据。
根据零件图样和走刀路线,计算刀具中心(或刀尖)运行轨迹数据。
目的是获得编程所需要的所有相关位置坐标数据。
编写加工程序单
根据已确定的加工方案及数值计算获得的数据,按照数控系统要求的程序格式和代码格式编写加工程序。
编程者需要了解所用数控机床及系统的功能、熟悉程序指令,并具备与机械加工有关的工艺知识。
制作控制介质
将程序单制作成穿孔带、磁带、磁盘等信息载体。
利用穿孔带阅读机、磁带机、磁盘驱动器等输入(输出)装置,将程序输入到数控系统程序存储器中。
程序检验
在正式用于生产加工前,进行程序运行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还需做零件试加工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对程序进行修改和调整,直到获得完全满足加工要求的程序为止。
程序调试和优化
通过模拟运行或实际加工,检查程序的正确性和效果。
进行必要的修改和优化,以提高程序的性能和效率。
加工实施
将程序加载到数控机床中,并进行实际加工。
监控加工状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检验和修正
对加工零件进行检验。
根据检验结果进行修正和优化,确保加工质量。
示例程序段
```
G21 ; 使用毫米单位
G90 ; 绝对坐标编程
G41 D01; 左刀补, D01表示刀补号
G0 X0 Y0 ; 移动到起始位置
G1 Z-5 F100 ; 切削深度为5mm, 进给速度为100mm/min
G3 X10 Y10 I5 J5 ; 逆时针加工凹圆弧, 起点为(X0, Y0), 圆心相对位置为(I5, J5)
G0 Z5 ; 提刀至安全位置
M30 ; 程序结束
```
建议
熟悉机床和系统:编程前需详细了解所用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指令格式。
注重工艺知识:具备与机械加工有关的工艺知识,有助于编写出正确、实用的加工程序。
反复验证:编程完成后,需多次运行和检验程序,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持续优化: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不断根据加工效果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