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婚丧程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大体上可以总结如下:
结婚程序
择偶:
通过介绍人或媒人介绍对象。
订婚:
双方交换通书帖,明确求婚与允婚之意,男方交上衣料、钱财等聘礼。
登记:
双方到婚姻登记处办理登记手续。
婚礼:
包括请执事、通路、迎亲、拜天地、入洞房、回门谢亲等步骤。
丧事程序
停尸:
给死者整容换装,放在灵床上,确定头脚朝向及灵床下和供桌上放置的物品。
烧纸:
在死者当天晚上,孝子与至亲到土地爷庙烧“倒头纸”,为死者到阴间报到及求情。
成服:
入棺、入殓,客人瞻仰遗容。
洗面:
子女操作,洗面水由子女每人饮一口。
钉棺:
孝子灵前跪,举鲁班爷,喊“躲钉”。
出殡:
请鼓乐,由礼生引孝子,进行一系列仪式。
下葬:
选择墓地,进行安葬,有土葬和火葬两种形式。
其他相关事宜
通书:
双方交换通书帖,明确姻眷关系,男方交上衣料、钱财等聘礼。
请帖:
男方以红帖方式与女方协商结婚日期,女方回复。
娶帖:
男方用红帖写明结婚日期递给女方,至此六礼告成。
婚礼仪式:
证婚人、主婚人、介绍人、司仪等参加,进行简短而庄严的仪式。
丧葬禁忌:
各地有不同的丧葬禁忌,如选穴、开井、立墓等。
这些程序反映了民间对婚丧事宜的重视和对传统习俗的遵循。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繁文缛节已经逐渐简化,但核心环节仍然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