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底稿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内容完整
反映项目情况,包括项目背景、进展、风险等。
包含所有有助于防范和控制风险的信息。
汇总项目相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如项目立项申请书、评审会议记录、企业提供的材料等。
资料翔实
确保工作底稿上的资料来源真实可靠。
提供资料提供者的相关证明,确保材料的真实性。
格式规范
工作底稿应采用规范的格式,包括封面、目录、页码、字体、字号等。
文件命名和编号应统一,便于检索和管理。
记录清晰
工作底稿上的记录应连贯、清晰,文字端正。
包含必要的复核记录和签字,确保责任可追溯。
三级复核制度
项目经理、各业务片区分管负责人、质量控制部三级复核。
各级复核人需做出复核记录,书面表示复核意见,并在其复核过的工作底稿上签名和签署日期。
特定阶段底稿内容
尽职调查阶段:包括尽职调查报告、提纲、计划、往来函件、会议纪要、备忘录等。
材料制作、内核及证监会审核阶段:包括内核报告、承销商备案材料、股票发行申报全套材料、证监会反馈意见及补充材料等。
股份改制阶段:包括股份改制总体方案、企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材料、评审会议记录等。
其他相关文件
包括发行上市辅导汇总报告、辅导验收申请报告、工程人员出具的股份公司标准运行看法等。
建议
制定详细的工作底稿编制流程,明确每个阶段需要准备和提交的文件和资料。
建立有效的复核机制,确保每一份工作底稿都经过严格的三级复核。
采用信息化工具,如使用Python代码批量生成盖章页,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定期进行底稿的整理和归档,确保底稿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有效规范投行底稿的编制和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