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定额的编制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工作
确定编制方案,包括分部、小节、子目的划分。
确定定额子目的计量单位。
结合本地区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基本情况,确定定额水平。
收集资料
普遍收集资料,包括统计资料、政策法规等。
专题座谈会,邀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提出意见和建议。
收集定额管理部门积累的资料,如日常定额解释资料、补充定额资料等。
专项查定及实验,例如混凝土配合比和砌筑砂浆实验资料。
定额编制
确定编制细则,包括统一编制表格及方法、计算口径、计量单位和小数点位数要求等。
确定定额的项目划分和工程量计算规则。
计算、复核和测算定额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并编纂成稿。
报批和修改
审核定稿,对新定额水平进行测算,分析水平升降原因。
印发征求意见,根据反馈进行修改整理。
撰写编制说明,立档成卷。
其他
填写预算编制说明,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等。
进行工料分析,汇总单位工程人工、材料用量。
装订成册。
这些步骤相互关联,需要按照顺序进行,以确保预算定额的编制质量。建议在编制过程中保持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沟通,以便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定额的实用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