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收货的程序应当详细且明确,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以下是一个详细的药品收货程序:
收货前准备工作
确定要收货的药品名称、数量和供应商信息。
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收货的必要培训,确保每个员工都掌握收货标准、流程和质量要求。
对检查工具(如称重器、温度计)进行校验,确保工具准确、可靠。
检查收货区域的环境条件和卫生状况,确保药品收货区域达到相关要求。
收货流程
确认采购订单,核对药品名称、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确保标签和包装完整无损。
对检查工具进行校验,测量环境温度、药品温度和药品重量等,必要时取样并送检。
检查包装标签,确保标签信息准确、清晰、易于辨认。
对药品包装进行检查,确保外包装完好无损,内包装密封,无异味或霉变等。
对货物进行记录,包括药品名称、数量、检查结果、检测日期、生产日期、有效期和供应商等信息,用于药品跟踪和查找。
对不合格的药品无法接受,应进行记录并退回供应商,通知其进行处理。
药品质量及安全问题处理
对不合格的药品,记录详细的信息,如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等,通知供应商检查和处理。
如果存在可能会影响药品质量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潮湿度等,则立即进行处理。
及时隔离、处置不同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的药品,避免混淆。
对发现的重大药品质量问题报告并处理,通知相关部门及时对有需求的患者进行了解和调查。
特殊药品处理
冷藏药品到货时,检查运输药品的冷藏车或冷藏箱、保温箱是否达到冷链运输要求,是否能显示温度、所显示温度是否在冷链药品要求范围内。对未按规定运输的,填写《拒收通知单》并报质量管理部处理。若有必要,实测冷藏车或冷藏箱、保温箱到货时温度数据;导出、查验并保存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确认运输全过程温度状况是否符合规定。
销后退回药品到货时,收货员要依据销售部确认的《销售短少药品通知单》,对销后退回药品进行核对,确认为本公司销售的药品后,方可收货并放置于符合药品储存条件的“销后退回区”。对销后退回的冷藏、冷冻药品,按上述冷链药品的要求进行检查和处理。
记录和报告
所有收货活动都应详细记录,包括药品名称、数量、检查结果、检测日期、生产日期、有效期和供应商等信息。
对不合格的药品和处理情况应及时报告给质量管理部,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审核和处理。
持续改进
定期对收货流程进行审查,识别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不断优化收货程序。
收集和分析收货过程中的数据,以便进行质量改进和风险管理。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药品收货过程的质量和安全,防止不合格药品入库,并提高药品管理的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