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宰牛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宰前检查
验收检查:在卸车前索取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开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并进行临车观测,确保牛只健康无疫病。
待宰检查:待宰期间,检验人员应定时观察牛只,发现病畜及时送急宰间处理。宰前牛只应停食静养12-24小时,宰前3小时停止饮水。
送宰检查:牛送宰前进行全体体温检测,合格的牛由宰前检验人员签发《准宰通知单》,注明畜种、送宰头数和产地,屠宰车间凭证屠宰。体温高但无病态的牛可最后送宰,病畜则需签发急宰证明并送急宰间处理。
赶挂
屠宰车间负责人接到兽医人员签发的准宰通知单后,准备屠宰。赶牛人员需核对牛数无误后签字,并驱赶牛只进入屠宰车间,过程中严禁用棍棒驱赶,以免损伤牛只。
屠宰操作
麻醉和放血:牛只进入屠宰间后,根据需要短暂麻醉,然后使用专业工具切开颈部大动脉进行放血,确保牛只失去意识。
剥皮和去毛:将牛只转移到去皮机上,剥去牛皮和毛,注意避免刀伤和损伤腿部肉。
分割肉体:剥完皮的牛只转移到脱水机上进行脱水处理,然后进行分割。
冷却和储存:分割好的牛肉放入冷却槽中冷却,并储存在冷库中。
后续处理
清理和消毒:每次剥皮后必须用温水冲洗相关设备和工具,并进行消毒处理。
记录和报告:在屠宰过程中,对牛只进行编号并记录相关信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这些步骤确保了回族宰牛过程的安全、卫生和规范化,同时也尊重了动物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