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孵化程序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孵化前的准备
制定入孵计划,包括每批上孵间隔时间、开机时间和出雏时间等。
试机运转,确保孵化机在维修后连续运转48小时无故障,温度、湿度、翻蛋、通风等控制系统正常。
码蛋、预热和上机,将种蛋按规格选择并逐一敲检码入专用孵化盘,标好系别、人孵时间等,并进行预热。
入孵操作
根据孵化厅(室)的人孵计划,排列好孵化日程表,确定每批人孵、照检、落盘与出雏、发货日期与时间。
根据种蛋的数量和合同,决定好孵化用温制度,并进行预温。
日常管理,包括温度、湿度的设置和日常检查。
温度和湿度控制
温度设置通常为“前高、中平、后低”,具体温度根据孵化阶段有所不同。
湿度设置原则为“两头高,中间低”,前期以60%-65%为宜,中期降低到50%-55%,后期提高到60%-65%。
通风和翻蛋
确保孵化机内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并根据需要定期翻蛋,以保证种蛋受热均匀。
日常记录和检查
做好各项孵化记录,包括日期、批次、温度、湿度、翻蛋次数等。
定期检查孵化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应急准备
注意天气预报及停电通知,做好应急准备。
这些步骤确保了孵化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种蛋的成功孵化。根据具体的孵化需求和条件,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