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起诉程序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明确起诉目标与准备材料
确定你要起诉的被告是谁。
明确你的诉讼请求,即你希望法院如何判决。
准备起诉材料,包括:
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资料,如身份证复印件。
起诉状,需详细陈述事实和理由,并根据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证据材料,包括原件和复印件,数量与诉状相符。证据应充分、清晰,能够支持你的诉讼请求。
选择提交诉状的途径
亲自到法院递交: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携带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前往法院立案窗口递交。
网上立案:通过微信小程序“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进行网上立案。填写立案信息,上传起诉状、身份证明、举证材料等电子文本或扫描件。根据提示缴纳诉讼费,并等待法院回复。
法院审查与立案
法院会对提交的起诉材料进行审查,确保材料齐全、符合立案条件。如果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要求补充材料或不予立案。
如果法院同意立案,会向原告发出立案通知书,并告知开庭时间、地点等信息。同时,法院会将起诉状副本送达给被告,让被告了解原告的诉求和理由。
等待对方答辩与举证
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有权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答辩状应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进行反驳和辩护。
双方都有权在法庭上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法院可能会组织证据交换,以便双方了解对方的证据情况。
开庭审理
庭前准备:庭审前,法官会核实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的身份,宣读庭审纪律,并告知合议庭的成员情况。
开庭审理时,首先由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由法官查明当事人到庭情况并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开庭分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调解或判决。法庭调查主要是在法官的主导下,查明案件的事实,当事人在此阶段应当充分的举证、质证。
上诉
当事人不服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定,可以在法定期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申请再审和申诉
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有利害关系的案外人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和调解确有错误时,可以申请再审。
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及其近亲属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可以申诉。
建议:
在准备起诉材料时,务必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便法院能够快速、准确地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
如果对法律程序不熟悉,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诉讼过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