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儿童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提出申请
患儿法定监护人需要登录相关微信小程序或前往实施机构,填写个人信息、绑定手机号、注册账号,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和个人承诺书。
选择救助类别,在线填写《出生缺陷救助项目个人申请表》,并上传必要的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明材料、疾病和治疗证明材料、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材料等。
实施机构初审
实施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严格审核,重点审核申请救助对象的身份证明、家庭经济情况真实性、疾病诊断治疗证明材料完整性等。
初审通过的,提交至省级管理机构进行复审。初审未通过的,联系患儿法定监护人反馈不符合救助的原因,或指导其补充材料后重新申请。
省级管理机构复审
省级管理机构对初审通过的申请材料进行复审,确保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复审通过的,进入下一步救助实施阶段。复审未通过的,退回实施机构重新审核或要求补充材料。
救助实施
审核通过的患儿,根据不同的救助项目,可能需要提交自付费用发票、费用清单、医保异地结算单、病情证明单、出院小结等资料。
基金会或相关机构审核通过后,拨付救助款项至医院对公账户或直接提供给患儿家庭。
康复救助
对于需要康复救助的儿童,需三级以上医院开具诊断证明,并提交至户籍所在地残联,填写《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审批表》。
街道、镇、乡残联提交加盖公章的审批表至区、市残联盖章,县/区/市残联进行审批并开具《转介服务卡》。
监护人持《转介服务卡》和《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审批表》到选定康复机构办理登记,接受康复服务。
费用结算
儿童康复费用先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解决,剩余部分费用根据补助标准进行补助。
建议在申请过程中,确保所有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与相关机构保持密切沟通,以便及时获取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