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预案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别,结合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关键责任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
预案编制人员应包括应急指挥、环境评定、环境生态恢复、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组织管理、医疗抢救、监测、消防、工程抢险、防化、环境风险评定等各方面专业人员及教授。
基础情况调查
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基础情况、环境风险源、周围环境情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等进行具体调查和说明。
包括单位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以及运输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驾驶员、押运员的报警和联络方法。
风险评估与资源分析
对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
了解并分析可用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调配这些资源。
制定预案内容
根据风险评估和资源分析的结果,制定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
预案内容应包括应急组织、预警与报告、响应计划、现场处置、资源调配、后期处置等。
预警与监测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明确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流程。
建立突发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确保实时掌握突发事件发展动态。
应急处置
明确应急预案启动的条件和程序,包括触发条件、响应级别等。
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包括人员疏散、现场控制、医疗救护等措施。
规定应急结束的条件和程序,包括现场清理、信息发布等。
后期处置
包括善后处理、总结评估等环节,以改进未来的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
预案演练与评估
定期进行预案演练,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制定出一套科学、实用且有效的专项应急预案,从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