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诉讼程序后,调解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当事人申请或法院引导
当事人主动申请:当事人准备好起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后,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的诉前调解窗口提出诉前调解申请,或通过法院的线上调解平台在线申请。
法院主动引导:法院在初步审查案件后,认为适宜通过诉前调解解决的,会主动询问当事人是否愿意进行诉前调解。
案件受理与分配
受理通知:法院受理案件后,会向当事人发送受理通知,告知诉前调解程序已经启动及相关信息。
案件分配:法院将案件转到诉前调解平台,并根据案件的性质和特点分配给合适的调解员或调解组织。
调解员联系双方当事人
告知被起诉事宜:调解员会联系被告,告知其被起诉的情况,并询问是否愿意进行调解。
了解双方诉求:调解员分别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意见和争议焦点,以便更好地开展调解工作。
组织调解
确定调解方式:调解员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愿和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面对面调解、电话调解、在线调解等方式进行调解。
进行调解协商:调解员会引导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帮助他们分析纠纷的利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调解过程中保持中立。
达成调解协议或调解失败
达成调解协议:如果双方当事人能够在调解中达成一致,调解员会协助他们签订调解协议,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调解失败:如果在调解过程中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案件将继续进入诉讼程序。
建议
积极沟通:当事人应保持冷静,积极与对方沟通,表达愿意调解的意愿,以便尽早解决纠纷。
选择合适的调解方式: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当事人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调解方式,如面对面调解或在线调解。
配合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应积极配合调解员的工作,如实陈述事实,提出合理的诉求和解决方案。
注意调解协议的效力:一旦达成调解协议,应确保协议内容明确、具体,并符合法律规定,以便后续执行。
通过以上步骤,当事人可以在诉讼程序中通过调解解决纠纷,节省时间和精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