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纠错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收集纠正和预防措施
通过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如设备故障、产品质量问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登记。
确定问题的原因,分类统计,并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方案。
通知相关部门
将制定好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方案通知相关部门,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并督促其按时落实。
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
责任部门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按照制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方案,认真落实,完成相应的纠正和预防工作。
检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效果
责任部门在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完毕后,应及时开展检查和自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并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估,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评估结果处理
根据评估结果,企业应及时纠正和改进不足之处,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
此外,还可以参考以下细节:
纠正措施
针对出现的服务不合格、重复出现的问题、用户提出的不合格等,由相关活动的负责人签发《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责任部门对报告中提出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查明发生不合格的原因后,提出防止问题再发生具体措施和完成期限,填写在《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的相关栏目。
预防措施
各部门根据公司内部或外部的信息(如审核结果、服务报告、用户意见调查、投诉记录等)分析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预防措施的监督实施和验证,具体监督验证工作由办公室实施。
客户投诉处理
品质工程师负责客投诉时《客投诉整改报告》的发出、验证、存档。
品管部负责来料、自制件、半成品、成品等问题《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的填写、发出、验证、存档,并通过数据分析,主导质量分析会来识别产品质量方面潜在的不合格因素,并于适当时提出预防措施。
记录保存
公司各部门保存本部门所采取的措施的记录,包括纠正措施记录和预防措施记录。
通过以上步骤和细节,可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预防纠错程序,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