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农业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三个特点:
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富
河南省有3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皮影戏、太极拳)。
11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728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分布地域均衡
豫西、豫东、豫南、豫北都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传承人年龄结构老龄化
河南省非遗传承人的平均年龄为62.4岁,存在无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和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已去世的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断代”的困境。
农业文化遗产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于2024年12月24日发布通知,认定杞县大蒜种植系统等19个项目为2024年河南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
文化旅游
河南各地旅游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文化盛宴遍地开花,非遗民俗璀璨夺目。例如,郑州的古老文庙、安阳的殷墟遗址、焦作的云台山非遗市集、许昌的曹魏三国文化以及济源的非遗年味游等,都是游客喜爱的景点。
国际展示
2025年2月1日,由全英河南同乡联谊会暨英国河南商会携手河南大学英国校友会共同主办的“璀璨中原,老家河南”- 2025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国展在伦敦Firepit Art Gallery & Studio盛大开幕。本次展览为期四周,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建议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法律保护:
通过建立有效的法律保护机制,确认主体权利界限,保障传承人的财产利益和精神内核。
科技创新结合:
将传统资源与科技创新结合,探索群体性权利保护等方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传承与发展。
培养年轻传承人:
通过教育和培训,吸引年轻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避免“断代”困境。
促进文化交流:
通过国际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提升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