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庭笈(1905-1996),字竹斋,号重生,海南省文昌市文教镇美竹村人,是一位杰出的抗日将领和民主人士。
教育背景
1925年,郑庭笈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1927年毕业。
职业生涯
郑庭笈的军旅生涯始于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第十师,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33年,他升任第十师五九八团团附,并参加了“围剿”福建人民政府之十九路军和江西苏区的三、四、五次战役。1938年,他升任一师四团团长,参加武汉保卫战,并因此获得国民党军委会嘉奖。1939年11月,他在广西昆仑关战役中率部对日军开展攻坚战,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并因此获得政府颁发的云麾勋章。
1941年,郑庭笈任国民党二〇〇师少将步兵指挥官兼五九八团团长,后随远征军赴缅作战,协同英、印盟军对日作战。1942年,他升任200师师长,在郎科大突围中表现出色,名声大噪。然而,在解放战争中,郑庭笈在辽沈战役的黑山阻击战中兵败被俘。
战犯生涯与特赦
被俘后,郑庭笈被关押于功德林战犯管理所。1959年,他作为第一批战犯获得特赦,并先后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等职务。
晚年
1996年6月9日,郑庭笈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总结
郑庭笈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还在战犯管理所中经历了人生的低谷。然而,他最终获得了国家的特赦,并在晚年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他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