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
低龄化趋势明显
犯罪年龄不断降低,一些极端案例中,9岁、11岁、12岁的孩子犯下严重罪行。
自2018年至2022年,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从4600人增至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
犯罪类型多样化
犯罪类型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性侵害等。
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比例上升,例如盗窃、抢劫、性侵害案件频发。
犯罪手段凶残化
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愈发残忍,如残忍杀害幼童、扒衣围殴少女等。
作案手段呈现智能化趋势,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活动,如网络胁迫、诱骗未成年人进行裸聊等。
团伙犯罪突出
未成年人具有“喜爱群体”的心理特征,常结伙作案,形成犯罪团伙。
一些团伙犯罪甚至向黑社会组织演变,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
家庭不良影响、学校教书与育人脱节、社会不良风气等都是重要原因。
未成年人身心不成熟、心理状态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和干扰。
犯罪动机简单且不计后果
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机通常比较简单,如逞强好胜、好奇好玩等。
犯罪行为常带有突发性和盲目性,缺乏深思熟虑。
文化程度偏低
犯罪的未成年人大多是小学或初中文化,文化素质低,对外界不良影响的识别和抵制能力差。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严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强教育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