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段的称呼

时间:2025-02-14 16:44:48 主机游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特定的词语来描述不同年龄段,这些词语富含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对年龄与成长的理解。以下是各年龄段的称呼:

婴幼儿期

襁褓:指不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二至三岁的幼儿。

始龀:八岁,男孩开始换牙。

龆年:八岁,男孩换牙期。

儿童期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黄口:十岁以下的儿童。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少年期

束发:十五岁左右,青少年开始束发为髻。

弱冠:二十岁,男子举行成人礼。

青年期

而立之年:三十岁,表示男子在生活道路上找到方向。

不惑之年:四十岁,表示男子对生活有了深刻理解。

中年期

知命之年:五十岁,表示男子对人生有了洞察和接受。

年逾半百:五十岁,表示男子已过半百。

老年期

花甲:六十岁,表示一个甲子周期。

耳顺之年:六十岁,表示老人听得进逆耳之言。

杖乡之年:六十岁,表示老人开始拄杖。

古稀之年:七十岁,表示老人年事已高。

杖国之年:七十岁,表示老人为国家贡献。

致事之年:七十岁,表示老人开始退休。

致政之年:七十岁,表示老人退出政治舞台。

杖朝之年:八十岁,表示老人仍需拄杖。

杖家之年:八十岁,表示老人成为家庭的依靠。

中寿:八十岁,表示老人寿命的一半。

晚年期

期颐:一百岁,表示长寿和智慧。

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年龄与成长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对人生的尊重和对智慧追求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