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难,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祸、靖康之耻,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是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事件背景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国力衰退。宋徽宗赵佶任用蔡京、童贯等掌管国家军政大权,通过贪赃纳贿以及各种横征暴敛的方式,向人民进行搜刮。与此同时,东北的女真族建立的金国趁机发动侵扰战争。金国与宋朝曾签订“海上之盟”,约定联合攻击辽国,但在打败辽国后,金国撕毁了盟约,开始对宋朝进攻。
事件经过
金军南下: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
北宋朝廷的反应:
面对金朝的进攻,北宋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最终导致宋徽宗决定南逃。在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将掳掠得来的金银财宝、古董礼器等各种金银珍宝,和赵宋皇室、妃嫔宫人、工匠民女等共十来万人分成七批押解北上。
靖康之耻: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事件影响
靖康之难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难不仅给北宋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耻辱。南宋的建立及其后的南北融合,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