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长沙会战概述
时间:1939年9月14日至10月3日
地点: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
参战方:
中国军队:第9战区部队,指挥官包括薛岳、罗卓英、王耀武、关麟征、杨森、张灵甫等
日本军队:第11军,指挥官为冈村宁次,兵力约10万
战役背景
在日军攻占武汉之后,为了摧毁中国第九战区的主力,打通平汉铁路线,实现南北战场的连接,日军于1939年9月发动了对长沙的进攻。中国军队在薛岳的指挥下,决定利用湖南的高温和湿度,采取“天炉”战法,既消耗敌人的体力和物资,又进行灵活机动的防御作战。
战役经过
初期抵抗:
日军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进攻,中国军队在各地进行了有力的阻击和侧击,部分日军陷于包围,损失惨重。
关键战斗:
赣北日军与中国守军在高安激战,湘北日军第6师团进攻新墙河,与中国守军52军激烈战斗,后日军虽然突破新墙河,但伤亡惨重。
战役结果: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日军在遭受重大伤亡后被迫撤退,退回到开战前的阵地,中国军队伤亡3万余人。
战役意义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在正面战场上击退日军的进攻,也是日本在太平洋地区遭遇的第一次失败。这场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
总结
第一次长沙会战不仅展示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意志和战斗力,也为后续的抗日战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场战役的胜利,预示着中国军队抗日必胜的决心,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看法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