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购房合同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合同主体认定
确保合同双方信息准确无误,包括买方和卖方(房屋出售方)的全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及通讯地址。
核实卖方(开发商)的身份,防止假房主骗卖或一房多卖的情况。
房屋基本情况
详细列明房屋的具体位置、门牌号、产权性质(如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等)、面积(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和结构(如房屋结构类型、楼层、朝向)。
确认房屋现状,包括装修情况、附属设施、是否有抵押、查封等。
成交价格及付款方式
明确房屋的总成交价格,并详细说明付款方式(如首付金额、尾款支付时间、是否贷款及贷款条件、支付账户信息等)。
约定定金金额、支付时间以及违约责任及赔偿方式。
房屋交付
明确交房日期及逾期交付的赔偿标准。
确定交付标准(如毛坯、精装或其他标准),并列出附带物品清单。
规定验收流程和不合格处理办法。
产权转移
明确产权过户的具体时间。
约定税费承担方(如契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
卖方应保证房屋无产权争议,能合法过户。
违约责任
详细描述各种违约情形(如卖方违约不卖、买方违约不买、逾期付款、逾期交房等)及其对应的法律责任和赔偿方式。
争议解决
约定争议解决的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并指定适用法律和管辖法院。
其他约定
包括但不限于保留钥匙条款、物业费用交接、户口迁移、特殊条件(如学区房承诺)等。
签字盖章
确保合同由双方签字盖章,并注明签署日期。
补充协议
仔细阅读开发商提供的补充协议,注意其中的免责条款,以免落入文字陷阱。
补充协议中应包括广告宣传、开发商的承诺等内容。
贷款不成的约定
明确如果贷款不成,开发商应如数退还购房者所缴纳的定金和其他款项,避免因无约定导致购房者损失。
费用交接
明确各种费用的交接时间和方式,包括水电、煤气、物业、暖气、有线电视等费用。
产权证办理
明确产权证办理的时间,并在合同中有所约定,避免开发商拖延办理。
装修标准
如果开发商广告的是精装修,应明确装修标准,包括使用什么品牌、什么装修公司来装,以免出现“惊装修”的情况。
公摊建筑面积
与开发商约定清楚公摊建筑面积的具体位置和范围,避免纠纷。
通过以上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保护购房者的权益,减少购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建议在签订购房合同前,购房者应仔细审阅合同条款,并在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或房地产主管部门。